接触角测量仪是表征材料表面润湿性的核心科学仪器,它通过测量液滴在固体表面形成的接触角,为材料表面能、界面张力等关键参数提供量化依据。以下是对接触角测量仪工作原理与操作技巧的揭秘:
工作原理
接触角测量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光学原理。当液滴被放置在固体表面上时,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,液滴会形成一个特定的形状。接触角测量仪通过高分辨率相机捕捉液滴在固体表面的图像,然后利用软件分析这些图像,计算出液滴的接触角。接触角是指液体与固体接触时,气-液-固三相边界处形成的夹角,它反映了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能。
操作技巧
样品准备:样品表面应当平整,没有凹凸不平和污渍,可以通过清洗、磨光等方式进行处理。确保样品干燥、无尘、无水迹等杂质,以免影响测量结果。
仪器校准:仪器需要经过校准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按照仪器说明书上的步骤进行校准,确保仪器处于最佳工作状态。
液滴形成与转移:调节形成液滴的注射针管的位置,使其处于合适的位置。缓慢加液在针管的端口形成特定体积的液滴,然后将液滴转移到待测样品表面。确保液滴大小适中,避免过大或过小影响测量结果。
基线确定与轮廓检测:通过软件自动或手动调节确定液滴的基线位置。完成基线位置的确定后,点击工具栏中的液滴轮廓检测图标,以自动检测液滴的轮廓坐标点。
接触角计算:当液滴的基线确定、液滴的轮廓坐标检测到后,软件就可以自动计算接触角值了。确保测量环境稳定,避免外界干扰如风、震动等影响测量结果。
综上所述,接触角测量仪以其的工作原理和精确的操作技巧,在材料科学、生物医学、化学工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